在千年瓷都景德镇,秉承着“大器成景,厚德立镇”的景德镇精神,古窑人把光荣编织于永不停歇的梦想。五年来,他们将悠久的陶瓷文化与古窑结合起来,把复烧掀起的古窑文化热传遍海内外,打造了一张流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名片。
“瓷器之成,窑火是赖,景德镇窑炉发展史也是一部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史。”基于这样充分的认识,从2008年5月25日开始,古窑景区掌门人陈武平和他的团队便开始了窑火复烧,复兴景德镇陶瓷的重任。
2009年10月,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举行首次古窑复烧——清代镇窑复烧。清代镇窑在复烧同时即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。随后,明代葫芦窑、元代馒头窑、宋代龙窑相继成功复烧。从此,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始走上了一条在复烧中进行保护的“活态传承”道路。
“如果人们只站在遗址上,如何能从中读懂文化?如果只把古瓷窑恢复起来不复烧的话,何谈传承?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陈武平表示。“景德镇古瓷窑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,之所以要把景德镇历史上的历代古瓷窑进行复烧,就是要给后人留点精神财富,让他们知道景德镇一千多年的陶瓷历史是怎么延续下来的。”
在五年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,古窑民俗博览区吸引了包括耿宝昌、马未都、纯一法师、张纪中、王刚、唐国强、张铁林、吴静钰、陈建斌、李宗翰、徐千雅、何沐阳、王雪纯、徐克、郎昆、张元、李昕芸在内的大量名人造访,他们纷纷表示,古窑民俗博览区在保护与传承陶瓷历史文化的道路上,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传承和保护中,古窑人没有止步。
谈及未来5年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发展,陈武平提出了更为大胆的想法。“我想把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瓷窑全部恢复起来,在景德镇打造一个中国历代瓷窑博物馆。”
陈武平告诉记者,在恢复全国各地历史上的瓷窑的工作中,除去已经成功复活的古瓷窑之外,他准备分三步走,逐渐恢复景德镇御窑厂内的御用窑炉,恢复景德镇二十世纪典型瓷窑系列,将汝、官、哥、定、钧等中国历史上30多个著名瓷窑炉在博览区中进行集中展示。通过展示制瓷窑炉的发展史把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展现在世人眼前。
如今,世博江西馆已经明确将在古窑重建。同时还将开发名为“古窑印象”的夜景旅游,打造一台座位数为1000个的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剧暂定名为《昌南瓷韵》,并力争拿到国家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。届时,古窑又将诞生几大可游可玩可赏可长见识的新景点。 |